形态描述
形态特征:小型种。正模标本体长13.6 mm.头胸甲光滑。额角侧面观上下缘微凸,全部稍向前下方斜伸,末端超出第一触角柄末端,不到触角鳞片末端;上缘14~16等距齿,至末端附近;基部2齿位于头胸甲上眼眶缘后;下缘4~5齿,齿间列生刚毛。触角刺和鳃甲刺大,鳃甲刺位置接近头胸甲前缘。腹部光滑,无隆起或沟;第1~4腹节侧甲圆形,第五腹节侧甲后缘不尖。
第一触角柄第一节外侧扩展,末端有尖锐刺;柄刺(stylocerite)尖,伸至第一柄节中部附近;触角鳞片长约为宽的4.5倍,外缘稍凹,端刺短于鳞片末缘。
第一步足超过第一触角柄末;指节稍长于长节;腕节较长。第二步足腕节末半部超出触角鳞片,指节长于掌部,指节(可动指)与不动指问切缘无齿;腕节长约为螯长的3/4,第3~5步足细长,指节长,掌节长约为指节的1.3~1.5倍,后缘有微小刺2~3个。第五步足掌节末部刚毛束较其他种非常少。
迄今本种仅发现有5个模式标本,采自东海水深26~39m。正模式标本体长仅13.8mm,头胸甲长3.6mm,最大副模式标本体长15mm,头胸甲长4.0mm。其后未再见有报告。彩色未知。
第一触角柄第一节外侧扩展,末端有尖锐刺;柄刺(stylocerite)尖,伸至第一柄节中部附近;触角鳞片长约为宽的4.5倍,外缘稍凹,端刺短于鳞片末缘。
第一步足超过第一触角柄末;指节稍长于长节;腕节较长。第二步足腕节末半部超出触角鳞片,指节长于掌部,指节(可动指)与不动指问切缘无齿;腕节长约为螯长的3/4,第3~5步足细长,指节长,掌节长约为指节的1.3~1.5倍,后缘有微小刺2~3个。第五步足掌节末部刚毛束较其他种非常少。
迄今本种仅发现有5个模式标本,采自东海水深26~39m。正模式标本体长仅13.8mm,头胸甲长3.6mm,最大副模式标本体长15mm,头胸甲长4.0mm。其后未再见有报告。彩色未知。